在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忙碌。该项目主要进行汽车零部件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制造,满产后可实现约100亿元的年产值。
在深圳坪山区,市民王女士点开手机里“萝卜快跑”APP,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缓缓驶来。目前,坪山区已成为全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区域,深圳智能网联项目综合楼主体工程在这里封顶。
从新能源汽车制造,到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深圳正逐渐向外界展示了一张新名片——汽车城。日前,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支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弯道超车”的深圳布局
曾几何时,“汽车城”的称号并不在深圳视野内。由于重工业基础欠缺、土地资源等因素,深圳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并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
时间回到2003年。当时,深圳提出了“适度重型化”战略,并表示搞出口型汽车工业。随后,深圳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汽车及汽车电子产业在内的多个产业的专项规划。
“但那个时候,是合资车企的天下,深圳和上海、广州、长春等这些传统汽车产业重镇相比,在燃油车领域的基础很薄弱。”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小祎近日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回忆。
早在2000年,东风汽车在深圳合资成立了风神汽车,但不久后风神汽车就迁移到了广州。2004年,坊间流传着“东风雷诺正在选址落户深圳”的说法,再次燃起了深圳的“汽车梦”,可惜最后东风雷诺还是与深圳失之交臂。
似乎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深圳一直缺了些“火候”。寻求合资企业无果,深圳瞄准了本土。
转机发生在2009年。当年,全国“十城千辆”启动,即“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深圳成为首批示范推广试点城市。自此,深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苗头”日益凸显。
2010年,深圳巴士集团与比亚迪合资成立全球首家商业化运作的纯电动出租车公司,为出租车纯电动化探路。2015年,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数量第一的城市,且这一“战绩”连续保持了多年。2021年1月1日起,深圳网约车实现100%纯电动化。
目前,深圳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全国领先。根据深圳市工信局数据,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销量23.9万辆,同比增长22.3%,新车渗透率61.8%;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6.26万辆,占总保有量的21%。
如今,弯道超车的深圳,再次加码布局汽车产业。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
汽车产业“跑”出完备链条
瞄准“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深圳底气何在?完备的产业链条是重要支撑。
纵观国内汽车城版图,上海“手握”特斯拉,广州坐拥小鹏,合肥拿下蔚来,而深圳的“王牌”,便是比亚迪。
根据比亚迪官方数据,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86万辆,荣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23年1-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其中,海外累计销售超9万辆,超越2022年全年的海外销售总量。
在比亚迪这条“大鱼”的带动下,深圳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还涌现了细分领域的“潜力股”,构建了囊括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充电基础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以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产业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材料生产商,贝特瑞早在2013年率先实现硅基负极的产业化和大批量商业化应用。据贝特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的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及消费类电子等终端产品。2022年,锂电池隔膜企业星源材质营收大增。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0亿元,同比增长54.81%。
目前,深圳锂电池产业已形成从关键材料生产、电池装备开发、锂电产品制造到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产业链闭环,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根据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数据,深圳锂电池产业现有企业超4000家,占全省四成以上,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锂离子蓄电池出口319.4亿,增长36.3%。
“深圳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基本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电动总成、配套充电设施到整车制造,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李小祎说。深圳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值达2154亿元,增长125.1%;新能源汽车产量87.47万辆,增长170.0%。
技术支撑迈向智能“风口”
如果说汽车赛道的比拼新能源是上半场,那么下半场将会是智能网联汽车。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中对智能网联汽车有不少布局,例如提出建设协同发展“双智”试点城市,率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等等。
迈向智能化“风口”,背后是深圳在新能源时代主动出击、抢占机遇的野心。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深圳在造车的选择上一直有各种顾虑,但这一次,赶上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这正好是深圳的传统强项,没有理由不下场造车。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军民看来,深圳有非常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是中国甚至是全球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研发、测试、制造中心,具备了很好的先发优势,完全有条件抓住这次机遇。
一批龙头企业率先布局自动驾驶技术。例如华为从2012年起就开展了汽车产业的相关研究;腾讯的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依托数字孪生,可完成感知、决策、控制算法等实车上全部模块的自动驾驶仿真实验,目前已与坪山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平台等检测机构以及多家国内头部汽车企业展开合作。
比亚迪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同样有积累。“比亚迪早期从事于镍镉电池,从消费电子转到新能源整车,其实之间是有一个技术通用性的。”周军民表示,尽管与造车新势力相比,比亚迪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有一定差距,但目前已在积极布局。据悉,比亚迪在智能网联方面也不断创新,推出了DiLink智能网联系统、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产品。
“这也是深圳强调‘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原因,之所以说‘新一代’,正是要区别传统的汽车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结合。”周军民说。
抢抓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机遇,深圳“发动机”已打响,正加速奔向“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审读:汪蓓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