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国赛探访丨记者探营河南最大的世赛木工类实训基地 见证毫米级较量,领略木工小匠的绝活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消费 > 正文  2023-08-11 05:32:54 来源:大河报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瞧 宋聪俐

木工,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技艺。提起木工,人们首先会想到被誉为“木工之祖”和“工匠之神”的鲁班,还有不用一颗钉、一滴胶,就能让木结构之间达到“天衣无缝”状态的榫卯构造。一榫一卯、一转一折间,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


(资料图)

巧手绝活,匠心传承。如今,在机械化生产时代,木工行业也在使用工具和器械设备的革新中,不断涌现出技艺高超的当代“鲁班”,其中不乏00后的身影。在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来自郑州工业技师学院的00后选手王银脱颖而出,荣获木工(国赛精选)项目金牌,赢得了国赛“入场券”。目前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河南代表团选手紧张备赛,只待“出征”。

河南省最大的世界技能大赛木工类实训基地,坐落于新郑的郑州工业技师学院内。从这里走出的选手,不仅有省级赛事的金牌获得者,也有揽获全国第一届技能大赛木工项目(国赛精选)银牌的“大国小匠”。顶尖木工是怎样炼成的?快跟随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的脚步,去基地一探究竟吧!

秣马厉兵

稳扎稳打为冲击国赛不懈努力

一走近郑州工业技师学院木工集训基地,各种木材加工机器发出的声音便萦绕于耳,天然木材的香气更是扑鼻而来。走进宽敞整洁的集训基地,只见这里的空间按照“木工、精细木工、家具制作”划分为三大区域,各梯队的备赛选手正埋头各自的工位上,热火朝天地训练着。

精细绘制,蹲身放料,计算角度,俯身、推移、切割、打磨……一丝不苟,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这是木工小匠们的训练日常。

在木工区域的一个工位内,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看到,河南代表队木工(国赛精选)项目“种子选手”王银正紧张地备战国赛。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块木料,不时蹲身与绘制好的图样进行比对,用铅笔在木料上标记、勾画,再进行精准切割加工……

木工,承担建筑项目当中木材或木制品的加工工作,是掌握材料学、力学、美学、建筑学的木艺匠人。今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将齐聚天津同台竞技。

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技术系主任王聪不仅是王银的教练,还是系里竞赛负责人,他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木工(国赛精选)项目结合了世赛木工、精细木工和传统木工的技能要点,对选手要求非常高,挑战性也很大,主要考察选手识图、放样(绘图)、返线、精准切割,部件加工、组装、表面砂光等关键技能。”

王银每天早上8点来到基地开始训练,中午饭后有1小时的休息时间,训练至晚上9点结束。每日训练时长须保证在10个小时以上。

木工竞赛入门枯燥求精难,立志潜心修一艺

“王银是我们学院最年轻的教师,我们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此起彼伏的机器加工声中,王聪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2018年,王银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河南省选拔赛中,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师兄。因成绩突出,表现优异,母校将其留校任教,任学校木工竞赛项目教练及雏鹰班班主任,他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国家及省市级各类竞赛,曾获“手工木工技师”、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赛)木工项目优胜奖等荣誉,并被聘为郑州职业教育和评价协会职教专家。

王银上学时读的是建筑专业,因为对木艺感兴趣,加入了学校的木艺社,在社团活动中他逐渐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魅力。

2017年,王银来到郑州工业技师学院,他起初对参加竞赛根本“没什么兴趣”,“但看到同为00后的同伴代表国家去比赛并拿奖,才发现原来有一技之长不仅是立身之本,还能为国争光!”从那时起,王银锚定了努力的方向,开始刻苦学习,虚心向技术骨干求教,训练起来也更加勤奋努力,以“不返工”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每天痴迷钻研木工技艺。

为了快速提升技艺,王银开始了一周六天、一天13小时的训练,还常常加练。手上磨出的水泡最终成了茧子。

高强度的训练,不仅挑战着竞赛班学员们的体能、技能、心理极限,更磨砺着大家的意志。一路走来的枯燥和辛苦,曾让王银萌生退意,但在教练带他见识了中国传统木工雕刻、版画、大漆和非遗的高超工艺和魅力后,他看到了木工更为广阔的世界。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工作,每份工作都有优缺点。我开始是因为兴趣选择了木工,虽然学艺过程中遇到瓶颈,但一想到初心,感觉还是得耐得住寂寞潜心一艺,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王银说。

领略木工的精妙,作品“上演”毫厘间的较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木工,亦是如此。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基地里见到地面上陈列着两排整齐的花格窗扇作品,作品分为两排,一排摆放四扇。“这些是在我们基地集训过的8名选手制作的作品,能看出哪个作品是第一名吗?”王聪笑着问记者。记者上前仔细观察,看起来八个作品不仅大小一样,外观也几乎如出一辙,犹如八个“孪生”作品。将作品掂在手上,来回翻看,不仅每个作品的窗扇弧度圆润,就连表面也处理得十分光润整洁。哪个作品会是第一名?嘿!还真是看不出来。

“那件作品可以先排除。”王聪指着一件有木料组件开裂的作品说,“竞赛有时间限制,有的选手为了赶工,在组件加工并不合槽的情况下为了产出完整件,使用蛮力进行最终组装,这就会造成木料组件持续受力后出现开裂。”王聪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木工赛项的顶级比拼,往往是毫米级的。

“榫卯衔接处有0.5厘米缝隙,比赛会被直接pass掉。”王聪边说边拿出一把由薄钢片制成的厚薄规。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这个工具由若干片不同厚度的规片(尺)组成,在每片尺片上都标注有其厚度为多少毫米。“它主要用来检查两结合面之间的缝隙,我们也称为塞尺或缝尺。”王聪表示。

王聪在剩余的7件作品中扫视了几眼,从中取出两件作品,用厚薄规进行对比测量演示。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最接近完美的一件作品所有的衔接处几乎严丝合缝,用最薄的0.02毫米厚度的尺片都难以塞入结合点,而另一件作品则经不起厚薄规的检验。

“哇!简直是火眼金睛,厉害!”记者忍不住赞道。“各种作品看得多了,火眼金睛称不上,但这眼也快‘炼’成尺了。”据王聪介绍,如今的木工也是拥抱高技术、高科技的工种。加工设备一直在迭代,已到了很精细的地步。以集训基地为例,这里设备设施先进,与国际接轨,拥有德国费斯托滑动式型材切割锯、奥地利费尔德中央集尘设备,还有激光雕刻机、数控智能推台锯等。这意味着要想成为一名现代木匠,不仅要全面掌握知识、技能,更要把木工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效结合。

未来,能在国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优异成绩,“传播木工文化、传授木工知识、传承木工技艺”,培养出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王银和王聪的共同心愿。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张葛亮

关键词: